Day 01-02 Kathmandu

出發前做資料搜集,看到港龍直飛尼泊爾的來回機票要價7千多元,當時真的想打退堂鼓,後來朋友從agent那兒訂到尼泊爾航空的機票,只需5千多元,心裏才沒有那麼「肉痛」。當然便宜也是有代價的︰第一是一星期只有三班機,第二是航班的往績不很好,所謂的往績不是指空難、意外等大型事故,而是指delay之類的小事件。第一個缺點我們完全沒問題,因為剛巧我們去和返的日期也有班機;第二個問題可有點麻煩,但2千塊錢的代價還是值得我們冒點風險的。結果除了在出發前數天agent通知我們班機起飛時間提早了、以及航班晚了點點降落外(應該不多於半小時),整個航程都很順暢。經過4個多小時的航程,我們終於踏足這片異國土地,開始我們的旅程。

甫到步,我們看到的是一座紅磚砌的機場大樓,大樓面積不大兼有點舊。我們辦妥了入境手續、並在機場兌了少量盧布(不好的選擇,兌率差又要收手續費)後步出大廳,只見為數不少的當地人或持旗子或持人名牌在鐵柵外等候。儘管當時已經入黑,但放目所見,機場外圍好像沒有甚麼建築物,也沒有甚麼街燈,說起來甚至覺得那景像有點荒涼,一時間我還以為去到某些內地的偏遠小車站。

以紅磚為主建材的加德滿都機場

我們找到了酒店派來的接機人員,並上車往酒店。一路上交通很暢順,但接近市區時車子便在顛簸的路面上行走,兩旁只是偶爾出現一些低矮的樓房,而且也甚少街燈照明。雖然出發前略看過尼泊爾的數據,得悉它是個發展度不高的國家,但眼前首都的景像還是和我想像中的加德滿都有些落差。車子駛了約半小時,兩旁的樓房才多起來,但也只是4、5層高的建築,而路面也是時好時壞,感覺司機常要左彎右拐的避開路上的坑洞。約半個小時我們終於到達酒店。酒店看起來是家族式經營,但感覺是清潔整齊的。

酒店的鎖匙很有寶箱鎖匙的感覺

稍稍安頓後我們便到酒店外逛逛,儘管酒店所處的Thamel區是首都的旅遊區,但是驟眼看還以為是鄉郊小鎮,街道不設行人路,車子不少但沒有既定的行走方向及車道,故此我們這些盲頭烏蠅常常要閃避突然殺出的汽車,還要兼顧路面凹凸不平的路陷及碎石。街道兩旁倒是有不少店舖,當中大多是和旅遊有關的店子,如行山用品店、旅行社、售賣紀念品的商店、餐廳、兌換店等,完全是旅遊區的格局,這時我才肯定這裏是旅遊區沒錯。我們走了好一會,見沒有甚麼特別的,便返回酒店,在和酒店經理打探了一些資料、安排了明天的出租車及早餐後,便結束了這一天活動。

Annapurna Guest House 外的街景,別看這一派小鎮模樣,這裏已是首都內旅遊客常住的Thamel區

天還未光的時候我已被不同的聲音吵醒︰有狗吠聲、有烏鴉的呀呀聲、有灰鴿的呱呱叫聲,不同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就像一群小孩在胡亂拉奏的交響樂。不過托牠們的福,我也才得以看到這裏的首個日出。

在尼泊爾看到的首個日出

醒來後我百無聊賴,便和Antony到街外四處走走。不知何故,附近一帶似乎是學校區,看到數座類似學校的建築,而且街頭也貼了很多和教育有關的海佈,從學前的playgroup、到小學、中學、到國際的IELTS試等都有,感覺教育就是這一帶的主題。

有游泳、有馬術的playgroup!連香港的也比下去了

酒店外便是一公共取水處,清潔及飲用水等都是在這裏供應(photo by mag)

走了一會我們回酒店吃早餐,然後開始今天的市內遊。司機安排我們從西至東、順序遊覽Swayambhunath、Patan Durbar Square、Pashupatinath 以及最後的Bodhnath。第一站Swayambhunath亦暱稱為猴廟,原因是該廟常有猴子出沒。Swayambhunath是個藏傳佛教的廟宇,廟中除了藏傳佛教特有的五彩幡旗、轉經輪等特色外,最有名的自是那個佛眼Stupa,它是由一半圓底座、一個四面繪有佛眼的四方柱、及一座塔組成。由於佛塔建於高點,在加德滿都市內有時遠遠也能看到佛塔,成為尼泊爾的標誌性建築。

藏傳佛教常見的五彩幡旗,旗上寫有經文,當風吹過時便會將祈禱吹給神明

轉經輪,同樣是將經文刻於輪上(常見是六字真言嗡、嘛、呢、唄、彌、吽),人手轉動後便是祈福一遍,和五彩幡旗有異曲同工之妙

遊覽當天遊人很多,反而信徒倒像不多,感覺這裏像一個純粹的旅遊點多於是一座寺廟。在佛塔四圍盡是一些商店,售賣各種各樣的紀念品,更加重了我的這一感覺。唯一令這廟宇有一點宗教氣息的,就是那彌漫於空氣中的煙塵,讓我想起黃大仙中那熏人的香火。

猴廟一景

從猴廟看加德滿都市

既叫猴廟自然不可無牠

Bodhnath Stupa

虔誠的信佛會從正門走上長長的梯級來祈福

佛塔外圍是商店

佛眼,兩眼間的第三隻眼代表智慧,鼻子狀似「?」的圖案,以尼泊爾數字「1」象徵著萬物合而為一。

離開Swayambhunath後我們便驅車往Patan Durbar Square。Durbar Square意指皇宮,在加德滿都谷地內有三個durbar square,分別是Kathmandu、Patan及Bhaktapur,它們分別是Malla皇朝三國時代的三個首都。在三國時期,三國的君主為了彰顯實力,故大力興建不同的廟宇及建築來展示國力,今天的三個durbar square均得益於當時的競賽,成為文化及藝術的中心。論宏偉壯觀,尼泊爾的宮殿和中國的有一段距離,但是那些建築上浮雕的精細程度卻和國內的不遑多讓。由於尼泊爾自公元3世紀起便以印度教為主,浮雕的題材不外是印度教內的諸神的造型。值得一提的是,我們在國內以至日本常見的佛塔建築,很多都是從尼泊爾一帶傳入,並影響中國及日本的建築風格。

右方的是昔日的宮殿,主要建於17及18世紀的Malla皇朝

Sundan chowk,是皇宮的三大主建築群之一

栩栩如生的浮雕

由於尼泊爾皇帝多以Vishnu的化身自居,故Durbar Square內必有一座Vishnu temple,其他的熱門的神祗如Ganesh、Shiva、Hanuman(一個具有猴面貌的神)等都有祂們的寺廟或神像,其中Hanuman是特別普遍的神,在傳說中祂協助Rana打敗邪惡的Rawana,而且祂在戰役中屢建奇功,故被凡間視為守護邊彊的最強神仙,因此但凡皇宮外多有祂的出現,作為守衛之用(會否大材小用了點呢?)

從左至右依次為Vishu Temple、Jagannarayan Temple及Krishna Mandir

就是牠們,累得我每天都天未亮便要醒來(photo by mag)

廣場的面積不算很大,但是若想每座建築都細心欣賞兼拍照的話其實可玩挺長時間的,那裏的皇宮已有部份改建為Patan博物館,我自己因不夠時間而沒有參觀,但從朋友的相片看到博物館的展品挺精美,是個不應錯過的展覽。

左方是Krishna Mandir,中間是Graruda像(半類半人的印度教/佛教神),右方是Vishwanath Temple(Shiva廟)

Krishna Mandir,整座均以石材建成,在durbar square內別具一格

Sundari Chowk(皇宮的南座)

廣場的另一特點便是非常平民化。我相信對於當地人來說,Durbar Square代表的不是甚麼文化遺產,而只是一個便利的公共場所,成為他們休息、乘涼、買賣、聚會等活動的場地,無論是皇宮外的走廊,還是寺廟屋簷下的空間,都可看到尼泊爾人在活動。

休息中的尼泊爾人(photo by annie)

離開Durbar Square我們便轉到Pashupatinath參觀。說起坐車便不得不提尼泊爾的交通及環境。坐了半天的車,也算是穿過了市中心的地段,但老實說除了近皇宮一帶的道路和一般都市的看齊外,其他地區的道路都和鄉郊小鎮的相若,就連道路中最基本的設備─交通燈也不多見(非正式點算整個旅程我只見過3組交通燈,還要是很多時候是不能運作的),更別說其他配套了。另一樣我們留意到的是市內的空氣質素很差,一方面因為市內的汽車很多都會排出大量廢氣,另一方面也因為路上沙塵滾滾,令我們每天遊覽完後臉上像被沙洗過一般,所以當我們去到Pokhara時都恨不得可以直飛香港而不用返回加德滿都… (更可怕的是我在市內看到有人在馬路旁跑步,在這些地方跑步會否對身體害多於利呢…)

多塵歸多塵,Pashupatinath還是要去的。Pashupatinath是一座以崇拜Shiva為主要對象的印度廟,Pashupatinath指的就是Shiva的其中一個化身,是萬獸之王的意思,能駕馭各種動物。有關Pashupatinath的起源有很多,其中一種說法是Shiva曾經在這裏出現,自此獲得Shiva加持的Pashupatinath以及圍繞廟宇的Bagmati河便成為印度教的聖地,對於信徒來說,火葬能夠淨化他們的遺體(還是能夠殺菌消毒?! XD ),而能夠在這裏火葬、其後讓骨灰沖進Bagmati河內,對教徒來說是最完滿的結局,連皇室成員逝世也是在這裏下葬的,他們也在這裏有專用的火葬台,可見Pashupatinath的地位及神聖。

Pashupatinath,在印度教中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印度廟

由於Pashupatinath不對非教徒開放(應該說是大部份印度教的寺廟都不開放給非教徒參觀),遊客一般都只可在外圍遊覽,不過若果單看那條Bagmati河,那河上垃圾之多實在很難讓我想像到這裏是印度教的聖地。

Bagmati河邊的火葬台

廟宇的入口,非教徒不得進入。入口上方的便是Shiva像

Shiva

打扮成Hanuman的當地人

在河的另一邊豎立了15座神龕,這些被稱為Pandra Shivalaya的神龕是用來供奉重要聖人的遺體。在這些Pandra Shivalaya附近,常有一些面上塗了顏料、身穿橙衣的老人,那些是修行的sadhus。遊客若向他們拍照,往往都被要求布施一些,所以我們也沒有拍攝他們了。

Bagmati河右方建了一系到的Pandra Shivalaya。

Pandra Shivalaya後方

從Pashupatinath到Bodhnath只要廿分鐘左右的車程。大概是我對西藏有一種情意結吧,這裏亦是整天行程中我最喜愛的景點。雪白巨大的圓形底座上方聳立著金碧輝煌的寶塔,一雙懾人的眼神像是能看清人們的心思一般,碰巧我們遊覽時正值黃昏時分,柔和的陽光把整個stupa映照得格外莊嚴。

Bodhnath入口

歷史上Bodnath位於入藏道路上必經的位置,故此信奉藏傳佛教的商旅們多會在此祈求庇佑和平安。今天商旅或許已經消失又或不再行經這裏,但是聚居於加德滿都的西藏人還是會來此地祭祀及轉stupa。而Bodnath外圍亦建了一圈房子,主要是旅館及商店,售賣各式各樣的藏族特色物品及為遊客提供服務。

和猴廟相比,我更喜歡這個buddha's eye

每次看佛眼,也很有被祂攝魂的感覺

雖然Bodhnath和Monkey temple一樣同是藏廟,但是這裏給我的感覺很不同。首先這裏很少見到信徒在燒祭品,所以遊覽時鼻子和眼睛均不用受罪。其次這裏遊客雖多,但驟目所見這裏更多是信徒,他們按著傳統依順時針方向繞著stupa走,有的亦會順道轉著stupa底附有的轉經輪,整個環境讓我覺得這裏更有一種宗教的莊嚴及虔誠。

stupa下方設有轉經輪 (photo by mag)

比起猴廟,這裏有更多的信徒在轉廟

說起藏傳佛教,便不得不提他們的「轉」文化。之前已提過他們其中一項特色是轉轉經輪,他們其實還有很多以「轉」為主的宗教活動,例如轉stupa、轉山、轉湖(對,就是繞著山/湖走一圈),記得當時看介紹西藏的書提到,藏民眼中的神山(岡仁波齊峰)及三大聖湖(羊卓納錯、瑪旁雍措、納木措)都是轉山/轉湖的最佳對像,那些地方轉一次往往需時數天,更講究的是108這個數字在藏民心中是吉祥數字,他們深信若能夠轉108個圈,他們便可以成佛,這樣的轉山108圈真是非同小可的修行,我也相信若轉山108次後還活著的話,即使不成佛也至少成鐵人(大誤)。不過話說回來,這種「轉」文化或許和藏傳佛教中的「轉世」概念一脈相承─人生在世只是邁向永生中的其中一個階段,只有透過不斷的輪迴、修行,人們才可以修成正果邁向永生。這種無視現世的苦難而以永生為終極目標,正正是很多宗教提倡的中心思想吧(當然各教的表述方式各有不同)。

轉經輪

寫滿經文的幡旗。幡旗的五種頻色藍白紅綠黃是由上自下排列,它們分別象徵著藍天、白雲、火焰、綠水和大地

佛眼及幡旗

photo by annie

日落

我們在這裏拍至夕陽西下才離去,還嚷著回到加德滿都時要再來一趟(最終當然沒有回來),不過我自己也很喜歡這裏的環境及氛圍,或許下一次我到達西藏也可以感受到這種感覺吧。

事前計劃行程時以為一天只可以遊兩至三個地方,沒想到這天一口氣便完成了4個景點(寫這天的遊記也寫到手軟 >.<),看廟也看到有點膩了,但也覺得自己只是走馬看花地看過這些地方。如果能只去兩至三個、每個地方逗留長些可能更好吧。不過經過緊湊的一天後,明天我們便離開加德滿都,向Pokhara出發(感謝!可以暫別這個沙塵之城…)